龙巅金鱼

标题: 金鱼的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逗鱼    时间: 2014-8-21 10:06
标题: 金鱼的历史


     金鱼原产于中国,系“金鲫”演变而来。金鲫是一种红黄色的野生变异鲫鱼,也就是俗称的“草金鱼”。目前各种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金鱼品种就是金鲫经过漫长的人工饲养、杂交和选育而形成的。


     据公肪(公元460—508年)所著《述异记》记载:“晋桓冲游卢山,见湖中赤鳞鱼,即此鱼也”,又云“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这一文献说明早在265~420年的三国至东晋年间,人们就已发现了自然水域中的红黄色的变异鲫鱼,那时称之为“赤鳞鱼”。此后直至今天,陕西、安徽、浙江等地仍会发现野生的“赤鳞鱼”,经研究证明,它与野生鲫鱼属同一物种,不同的是颜色更加鲜艳。

     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出于积德行善的目的,各地兴建“放生池”,稀有而神秘的金鲫作为超度的对象被放生,佛教徒和僧侣偶尔喂食。据考证,浙江放生池数量较多,而最早的金鲫放生池分别位于浙江的杭州和嘉兴,半家化饲养则是从唐代开始的。


    在宋朝初年(公元968~975年),已出现人工饲养金鲫的记录,而到了南宋时期(公元1163年左右)则已有了人工繁殖的记录,因此宋代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金鱼养殖的开始。贵族官僚们开始把它们饲养在园林池塘中作为赏玩对象,但此时的金鱼仍是草金鱼,品种间除颜色不同外无太大差别。普通百姓无力修建池塘,所以宋代金鱼的饲养与赏玩只在贵族官僚中流行。


     明朝是金鱼饲养史上里程碑式的历史时期,因为在这一阶段金鱼的养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盆养和缸养,并成为室内摆设供人赏玩。这一转变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使得金鱼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民间出现了众多的金鱼饲养爱好者,为金鱼的普及奠定了基础。由于小水体饲养使金鱼游动缓慢而加速了体型和尾部的变化,同时较浅的水更易于观察到金鱼的变异而将其保留,因此开始出现了重要的金鱼品种,四叶尾的文鱼、眼球凸出的龙睛金鱼就是在明朝后期出现的。

     到了清代,民间掀起了饲养金鱼热潮,饲养容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玻璃缸等透明器皿,晶莹剔透、情趣盎然。由于金鱼需求量大,还出现了专门的售鱼单位,如北京地区比较著名的有“知乐鱼庄”、“至乐鱼庄”等。

      新中国成立后,金鱼养殖再次迎来黄金期,据考证,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有金鱼品种70多种,到1958年就发展为154种,大的体重超过0.5kg,而1982年,金鱼品种已达到240个。此外,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陈桢教授对金鱼的家化与品种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证明了金鱼和鲫是同属,并对金鱼的各种变异和色、形的产生作了科学的说明。


    大约500年前,我国金鱼才传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通过台湾引进多个品种。金鱼在日本通过长期的选育和杂交育种,至今已培育出30多个品种,如琉金、土佐金、兰寿等。






作者: aleu    时间: 2014-8-21 10:07
最喜欢兰寿
作者: 习惯了、最初    时间: 2014-8-22 16:48
学习了。。。。
作者: @炜@    时间: 2014-8-22 17:35
这个解释,




欢迎光临 龙巅金鱼 (http://jinyu.longdi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